轰20还没出来,中国公布7马赫高超音速飞行器MD-19

Connor 欧意okex官网 2024-12-24 5 0

美国近期宣布其LRHW高超音速导弹试射取得成功,这项进展标志着世界超级大国之间在高超音速领域的对抗日趋白热化。

不过,就在美国扬眉吐气之时,中国以一种出其不意的姿态,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在高超音速技术上的非凡成就。

最近,湖南卫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MD-19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试飞返回的视频,立即在国际上引发了热议。

这一视频不仅展示了MD-19飞行器的科技实力,更是暗示了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高超音速技术的发展。

MD-19的首次亮相,仿佛告诉世人,中国不仅是在玩速度游戏,更是在领跑一场关于未来战争形态的博弈。

从技术层面来看,高超音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游刃有余。

什么是临近空间?

即20公里到100公里的高度,甚至在某些定义中延伸至120公里,它象征着一个全新的战术天空。

这一空域是传统航空器无法长时间停留的,而人造卫星又因为位置较高,无法实现快速反应。这种独特的战场维度赋予了高超音速平台无可比拟的战略价值。

轰20还没出来,中国公布7马赫高超音速飞行器MD-19

为什么高超音速飞行器如此受瞩目?简单来说,高超音速意味着速度与不可拦截性。对于军事应用而言,这种组合几乎是致命的。

它们能在短时间内跨越大洲,精准打击目标而不被敌方的防御系统察觉,这为国家的战略威慑能力增添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然而,MD-19的亮相只是冰山一角。据悉,中国已经同时研发多个型号的临近空间宽域飞行器,未来将有更多的原型和变种现身于国际舞台。

比如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MD-22“鸣镝”,便展示了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发展潜力。

展开全文

回顾2022年的珠海航展,“鸣镝”以其10.8米的长度和5.4米的翼展,令人印象深刻。

让人更为震撼的是其自重仅1吨,却拥有最大起飞重量达4吨的能力,而7马赫的极速和8000公里的航程让其成为一种能在临近空间反复使用的战略平台。

“鸣镝”不仅可以自主起飞,还能选择火箭助推进行发射,如此灵活的方式使其适应多种军事需求。

“MD”代表的是“鸣镝”,这个名字来源于匈奴王冒顿,象征着指挥集火打击的重要性。或许,这也是在隐喻“鸣镝”这一高超音速平台的潜在战略信号意义。

现在想想MD-19已经试飞,那MD-22还还会远吗?

轰20还没出来,中国公布7马赫高超音速飞行器MD-19

岛内退将帅化民曾对MD-22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款高超音速无人机可能成为美国的巨大麻烦。

首先,其优异的高机动性能使得它能够完成任何复杂的飞行动作;其次,以7马赫的速度运行,几乎没有现有的拦截武器能够追击;

再次,它具备洲际打击能力,尤其是在采用单程自杀攻击模式时,可以将微型核武器投射到远达8000公里的目标。

此外,其多样的发射方式,如通过无人机、火箭发射以及从航母上起飞,使得其应用更加灵活。

这对于中美两国的核武器平衡产生了某种影响。目前,美国拥有约6000枚核弹头,而中国仅有400-500枚。

然而,帅化民指出,美国的大部分核弹头已经老旧,无法全部更新为高超音速可变轨弹头。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中国掌握了不可拦截的亚轨道轰炸技术,便可能在战略核威慑力方面缩小与美国的差距,这让美国的核武优势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

尽管如此,中美之间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MD-22等高超音速武器的主要价值可能更集中于常规军事用途,尤其是在威慑和打击美国航母战斗群方面。MD-22相较于反舰弹道导弹,它飞行的轨道更低,使得其难以被侦测。

轰20还没出来,中国公布7马赫高超音速飞行器MD-19

而且,它能够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从高空俯冲下来,结合重力加速度的威力,形成“从天而降”的打击效果,给对手带来巨大的威胁。

此外,MD-22还可以重复使用,相较于单次使用的反舰弹道导弹,大幅降低了成本。如果采用自杀攻击模式,其可以对距离更远的目标进行打击,相较于东风26导弹,这种策略让中国对美国航母的拒止范围扩大了一倍,达到了8000公里。

因此,虽然MD系列无人机具备携带核弹的潜力,但这种终极武器的使用可能性很低,因为没人愿意轻启核战争大门。

相反,MD系列的真正用途在于提供一种精确打击能力,针对的是美国航母舰队以及第一、第二岛链上的美军基地。

中国推出MD-22,并非为了单纯的核打击,而是为了在现代军事环境中,能够更有效地震慑和打击高价值目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