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没想到!中国不把东西卖给美国,美国人对中国敌意却下降了
据河南商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玩弄“对等关税”这一伎俩,试图讹诈全球贸易伙伴,但“害人终害己”,美国人对于关税战已经有了切肤之痛。路透社当地时间4月8日报道指出,在美国针对各国更高税率的“对等关税”于4月9日生效之前,许多美国消费者开始疯狂地、尽可能多地囤积商品,他们担心一旦关税生效,美国的零售品价格将快速上涨。一些美国人还担忧,现阶段任何恐慌情绪都可能引发囤货潮,而在通货膨胀恶化的预期之下,这种抢购行为或将进一步加剧。
特朗普(资料图)
在TikTok上,中国博主称中国生产的lululemon瑜伽裤成本仅5-6美元,而美国零售价超过100美元。两者“面料和工艺基本完全相同,都来自同一生产线”。这种解释名牌服装、手袋代工模式的短视频,在Tiktok上获得超百万的播放量,带火了中国出海电商平台。过去一周,敦煌网(DHgate)、Temu和Taobao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美国大火。以敦煌网为例,4月13日在苹果商店的单日下载量峰值相比前一日增长近18倍。
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那可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中国凭一己之力扛下了全球制造业 35% 的产值。中国货的品质和性价比早已深入人心,不是美国随随便便张张嘴、加加关税就能封得住的。就像之前美国试图封禁 TikTok,结果大量的美国用户宁愿跑去小红书等其他平台,也不愿使用美国本土软件,由此诞生了 “TikTok 难民” 这一名场面。如今,美国加征关税,又催生了一批 “购物难民”,这些美国用户纷纷涌入到中国购物软件之中。
美国的很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依赖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就好比造汽车,发动机里的某些小零件、电子元件可能是从中国进口的。比如,美国的一些汽车制造企业需要中国的连接器、传感器这类零部件来组装汽车,没有这些小东西,汽车生产就会卡壳。这就让中国商品在它的工业供应链里占据重要位置,即便有关税战,也得继续进口这些关键零部件来维持生产。
展开全文
美国民众抢购(资料图)
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智能小家电、新能源配件等创新产品成为采购新热点,显示中国企业正通过技术升级抢占价值链高端。这种现象对中美经贸产生双向影响:短期看,中国出口企业获得订单增量,但需警惕原材料成本上涨和海运价格波动风险;长期而言,美国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可能加剧贸易结构失衡。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中国企业需在提质增效和多元化布局中寻找新平衡,才能在国际贸易变局中把握主动权。
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美国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却出现五年来首次下降。尽管仍有77%的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态度,但持“非常负面”观点者比例较去年骤降10个百分点至33%。更引人注目的是,仅33%的美国人将中国定义为“敌人”,远低于去年创纪录的42%,更多人倾向于视中国为“竞争者”(47%)或“合作伙伴”(6%)。
美国民众(资料图)
总而言之,特朗普对中国商品挥舞的145%关税大棒,就像在全球贸易池里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波及全球。原本针对中国的压力,却让欧洲成了潜在的“泄洪区”。这场由美国引发、中国商品转移、欧洲市场承压的复杂局面,再次说明了在全球化的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单方面的强硬措施往往会产生复杂的连锁反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