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保29年后仅退200本金?社保公信力不能被破坏

Connor oKex交易所 2025-08-28 4 0

文| 张彦宗

四川省长宁县一对夫妇29年前领结婚证,被搭售养老保险,如今无法兑付,只能退还200元本金。澎湃新闻8月27日跟进采访的最新进展是,长宁县梅硐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联系当事人粟培,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一是现金退还,会给予一定补偿;二是选择与新农保合并。粟培选择并保,但具体方案未出。

谈论这件事叫人头疼的地方是,粟培夫妇当年参加的是1992年试行的“老农保”,是由当时县级政府主导的地方性保险。按理说,在推行全国性的“新农保”后,“老农保”本息早该退还给参保人。不知为何,粟培和镇上其他人不知道退费一事,还以为自己养老有保障,到了60岁就能领养老金。

老农保29年后仅退200本金?社保公信力不能被破坏

资料图,图文无关

当年的“老农保”缴费设计是,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缴纳为辅、财政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补贴。一般缴费是从2元到20元每月的十个等级。从一些宣传资料看,“老农保”主要包括三个险种:“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新婚夫妇养老保险”(以下简称“两项保险”)和“义务兵养老保险”等险种。

如果不出所料,粟培夫妇参保的应该是新婚夫妇养老保险。跟他们一样,也有其他一些当年被半强制缴费的人,在年满60岁后想要去领“老农保”的保险金,却被告知没有户头没有档案,交了个寂寞。有些地方在推行“新农保”之后,自觉地推进“老农保”的“并、转、退”,但也有的地方不主动,等被找上门再想办法。

对当年承办“老农保”、拿了投保人钱的政府来说,没办法赖掉这份责任,最容易的解决方式,当然是直接退款200元,最多加一点补偿。但这对当年的投保人、且惦记了几十年会有这份保险的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也有损政府公信力。

苏州吴江区2017年出台的“老农保”衔接政策,大致分三种:一是并入城乡居民保险,当年的缴费折算相应的月份;二是转给亲友,当然受让人得符合一些条件;三是一次性退保,比如1994年及以前参保的,可领取1200元。

很多人觉得只退点钱不公平,是认为29年前的200块相当于现在很大一笔财富,这种想法不能说错,但按当年“老农保”账户计息,其实不高。去年媒体报道,福建的雷先生30年前拿出100元购买新婚纪念保险(也是属于老农保的一种),30年后被告知只能退还保费本金加利息200多元。

展开全文

福建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心给出的解释是,该款保险 1993年7月至1996年6月增值率12%,之后逐年下调,2008年10月增值率跌到3.87%。

可见,就算老农保没有中断,当年交200元本金,所获得的利息并没有想象那么多,但要说只退200元,那肯定是违背正常计息的乱作为。

老农保29年后仅退200本金?社保公信力不能被破坏

资料图

在媒体报道后,长宁县终于“醒悟”了,不只是退还本金,还提供了其他办法,并开始全县排查“老农保”剩余的投保人,准备一揽子解决。如果真要想公平公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好还是把各种衔接政策做足,确保当年投保人利益,而不是继续以“给你退还200块”当成解决方案。

在新农保推行后,确实存在一个新政策衔接“老农保”的窗口期,不排除有些当年的投保人忘了这码事,错过了办理的最佳时机。可如果政府没有主动组织参保人退保,那就要问这笔钱去了哪里,责任谁来背。不管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当地政府始终有以某种形式兑付“老农保”承诺的义务,给政策或给钱让投保人满意。

“老农保”兑付难或敷衍当年投保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新老政策衔接问题,可要是不能以公心为上,损害的只能是与社保有关的政府信誉,破坏大家对社保的信任。“老农保”看似是二三十年前的旧政策,却同样触及政府是不是坚守诚信原则的新疑问。

评论